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

系友訪談與演講

台大生機系友專訪 - Microsoft軟體工程師 蔡孟儒學長

文/蔡予恩、江承恩、張凱鈞

 

曾於林達德教授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的蔡孟儒學長,離開學校後輾轉經歷不同的軟體相關職業,之後選擇落腳於微軟(Microsoft),於微軟公司已任職逾17年,目前擔任高效能運算(HPC)部門的計劃經理。在30多年來的職涯經歷中,學長透過不斷地自我反省,抱持著奮發向上的精神,於變化多端的職場裡站穩腳步,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楷模。在本次的訪談中,他將分享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,並提供許多富有啟發性的建議給大學生們。

 

# 不斷更迭的軟體產業

學長認為全球的軟體科技產業的迭代速度超乎想像,在雲端成熟、大數據支撐、加上演算法持續進步下,可見的未來在研究及應用層面上仍有許多創新空間。若想要往軟體產業發展,除了需要程式設計以及演算法等基本能力,解決問題的抽象思考及邏輯推理能力也非常重要,而為了因應這個產業不斷的變化,也必須具有對最新技術的熱忱、不畏懼變化的特質,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
 

# 因應職場需求的學習彈性

在現代的工作環境中,個人技能和有效的溝通都是極其重要的。特別是英語,已成為許多公司,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必備技能,這些公司提供更優渥的福利和機會,包括升遷、國際任務,以及更多元的水平發展。作為實驗室研究助理時,學會了跨學科的協作技能,並深深體認到電腦科學的廣泛應用,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當透過v-team模式進行跨部門合作時,專業精神和共同合作是至關重要的。此外,達成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一個持續學習和調整的過程,必須根據工作情況進行調整。這些元素的結合,讓我們有能力在當代工作空間中表現優異。

 

# 縱身科技配合斜槓人生

學長也建議,對於未來想要投入在這個迭代速度飛快的高科技產業的人,勢必要擁有「一萬個小時」練習與研究的覺悟,並養成關注科技產業發展的習慣,培養對趨勢的判斷力。此外,學長鼓勵學生至公司實習,透過實習切身體會學校所學與職場實際運用之落差,對於日後深造或是就業也會有幫助。最後,若是有餘裕的話,也鼓勵學生培養斜槓人生的可能性,從自身最有「價值」的專業能力周圍開始著手,探索無限可能。